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

科技让驾考更美好

中青报等中央媒体全网报道《制度的善意就是包容年轻人的创意》嘻哈学车成典型创新项目!

点击:962918次 发布日期:2016-12-14

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媒体头版头条

《制度的善意就是包容年轻人的创意》嘻哈学车成典型创新项目!

 

听说一个创业者融资的时候,10%的股份卖了500万元,童友好一下子就急了,“太少了,太少了,我不在场,我在场的话一定要和投资人好好聊聊。”

 

    这家企业股权转让的多少,与童友好没有任何利益关系。他的身份是团合肥市委原副书记,工作的领域正好是青年创新创业,这几天刚刚转岗,用他自己的话说“看到很多科技型创业项目,钱拿得不多,心疼啊!”

 

    2016年11月底,合肥的创业者来到北京融资,作为“娘家人”,童友好也跟着来北京为创业者站台。相比于政府职能部门,团组织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有自己的特点,注重帮助青年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。

 

    用制度包容年轻人的创意

 

    20平方米的“小门脸”,摆着四五张桌子,上面放着五六台电脑,几台3D打印的小型设备在一旁,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项目。在这里,创业学生提出申请,学校免费提供场地。尽管是学生办的公司,90后的团队负责人邵修还是安装了一个指纹打卡机,每位“员工”都要打卡上班。

 

    前些年,3D打印行业比较火,在邵修看来,其中的原理很简单,就是通过一层层打印叠加,但也存在一个问题——打印出来的东西不光滑。

 

    邵修向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介绍,2015年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,他对3轴的打印机进行改造,增加到5轴,打印同时把物品冼削光滑精加工,“将3D打印技术和冼削技术相结合。”

 

    “那是我们的第一代产品,如果要进入市场,设备还是太粗糙,需要进行第二代研发。”他说,2015年12月,这支团队入驻学校创业空间,邵修团队很快把原有的设备拆卸进行二次研发,但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——资金。

 

    在校团委的帮助下,他们在校内申请了几笔资金,共5万元左右。现在团队的核心成员有7个人。空闲时,他们还会接“私活”,利用3D打印技术,在小学教授创客教育课程,以弥补团队的资金不足。

 

    不过,邵修认为,钱不是最大的困难,“困难还是在人员方面,团队里本科生的流动非常大,很多研究生未来也想从事稳定的工作,一起坚持创业的人不太多。”

 

    邵修也明白,创业存在很大的风险,但他并不担心创业失败。团队遇到编程方面的难题就找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帮忙,遇到资金问题就向学校团委老师寻求帮助,众筹出来的创意,让他觉得制度对于年轻人创业非常包容。他的下一个目标,是在2017年6月前争取拿出新一代的产品。

 

    创业比赛之后建立“创业圈”

 

    在合肥高新区,80后创业者张全雷与同在园区的冯海洪之前并不认识,通过团合肥市委组织的创业大赛,两人才彼此熟识并发展成合作伙伴。

 

    张全雷团队开发出了“嘻哈学车”App,学员不必在同一所驾校进行训练,可在线报名和支付,学员就近便能找到教练学习驾驶。他还开发了“学车电子教练”软件,教练车装上这套软件,在科目二训练时就可以替代教练,节约教学人工成本,一旦遇到危险情况,能自动刹车。

 

    张全雷告诉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:“冯海洪他们研发的咪鼠智能语音鼠标,每分钟能输入180个字,我们打算引入语音处理,运用到‘学车电子教练’中,双方已经签了合作意向书。”

 

    童友好认为,通过一些大赛把青年创业者聚在一起,是共青团服务青年双创的初级版,毕竟项目之间没有可比性,不能唯分数论。

 

    在他看来,团组织的作用是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,创业大赛之后,还要做好对项目的后续维护工作,比如让项目和资本“相亲”,想办法让项目走得更远。

 

    团合肥市高新区委书记高泓认为,要让非公企业看到团组织的价值,共青团才能服务好青年创新创业。

 

    “很多初创企业没有专人做企业文化,团组织能否填补这个空白?比如,组织创业青年开展团队建设,周末组织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。”童友好补充道。

 

    目前,团合肥市委与央视《创业英雄汇》合作,推荐当地的优秀创业青年登上舞台,其中创业青年崔万志获得了意向融资3900万元,刷新了单个项目的融资纪录。

 

    为青年创业者构建“校正服务”

 

    “创业的风险很高,要给年轻人提供‘校正服务’。”团武汉市委青工部部长隋鹏说,团组织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构建链条,尽可能让创业者少犯错、少掉到“坑”里。

 

    隋鹏发现,一些创业团队的技术非常强,清一色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人才,可是在创业的过程中,不仅对政策不清楚,而且不太善于营销。共青团提供的“校正服务”,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创业政策,另一方面找到创业导师为他们梳理项目和提供培训。

 

    创业导师是武汉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的亮点,一共有400多人,其中核心的就有100多人,团组织给创业者配备导师进行指导。武汉团组织提出了构建青年创业服务体系:创业者——初创企业——企业家——创业导师。不少创业导师都是团组织孵化出来的创业者。

 

    一位团干部告诉记者,团组织还承担一项职能——普及创业者的创业素养。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创业教育,有的学生没考虑成熟就开始创业。这几年,共青团引导青年创业的过程,实际上也是引导他们理性创业,制度的善意就是包容年轻人的创意。

 

    团安徽省委城青部负责人对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表示,单纯的模式创业的确很容易被模仿,因此创新非常重要。就拿合肥来说,总体水平虽然比不上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,但是一些技术有亮点,比如语音技术、制药技术。

 

    他认为,很多创业者希望通过一些服务,不让自己掉到“坑”里,愿望是好的,可创业偶然因素很多,创业成功需要依托市场,市场接受才能看到成功的希望。团组织除了按照市场规律更精准地促进青年创业之外,也需重视创业遇到挫折的青年。下一步,安徽团组织将探索联系服务更多创业失败的青年,但也避免大包大揽的做法。

 

    对此,一位不愿具名的团干部提出,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好事,可是团组织人手少,基层的一个部门往往要做好多事情,如果直接联系创业失败的青年,显得捉襟见肘,因此要探索一个多方共赢的闭环模式。

 

    团湖北省委服务青年创业的做法与很多地方不一样,成立了湖北省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中心,一位工作人员拿着厚厚一摞创业政策汇编介绍说:“我们手上虽然没有资金和政策,但是我们灵活,能帮创业青年迅速对接资源。”

 

    2009年团湖北省委建设了全国首个共青团组织自建自有、自管自用的青年企业孵化器,不仅提供免租金和工商注册这样的服务,还帮着对接风投和贷款,在市场中解决创业者的实际困难。

 

    湖北团组织刚设立了“青创板”,这是专门服务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新创业企业项目融资、知识产权及股权交易的平台,打算用市场的方式助推青年创业。这一政策如何落到实处,湖北团组织正在进一步探索。

 

中国青年报·中青在线记者 章正 王磊 雷宇 来源:中国青年报 ( 2016年12月13日 01 版)